子午线轮胎用钢丝帘线

GB 1118189

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890310批准    19900101实施

 

1 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

    本标准规定了子午线轮胎用镀黄铜钢丝帘线的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、标志、包装和贮存要求。

    本标准适用于载重汽车轮胎、轿车轮胎以及工程机械轮胎等胎体和带束层用镀黄铜钢丝帘线。

 

2  术语及符号

21  术语及定义

211  单丝——股或帘线中的单独部件。

212  股——由一组单丝集合在一起组成的单元产品。

213  帘线——由两根以上的单丝、股加捻而成作为最终的产品使用。

214  外缠丝——一根单丝螺旋地围绕着帘线缠绕,此单丝称外缠丝。

215  捻向——将股或帘线置于垂直方位时,观察沿着它的中心轴螺旋与中心部位的斜率方向,如呈字母“Z”称为Z捻,俗称“右手捻”;呈字母“S”则称为S捻,俗称“左手捻”。

216  捻距——将股或帘线中任一部件旋转360°所需要的真正长度。

217  散头——钢丝帘线经切断后,帘线端头散开的长度。

218  残余扭转——将一特定长度的帘线其一端固定,而另一端任其自由转动,旋转的次数即为残余扭转。

219  平直度——一定长度的帘线在特定的距离内不偏离其中心轴的特性。

2110  线密度——单丝、股或帘线单位长度的重量。

22  结构、组成及表示式

221  钢丝帘线结构的表示格式

(S×F)×D+(S×F)×D+(S×F)×D+F×D

最内层+中间层+最外层+外缠层

式中:S——股数;

      F——单丝数;

      D——单丝直径。

222  钢丝帘线命名的一般规则

2221  从最内层部分逐层向外数;

2222  各层之间用加号(+)表示;

2223  括号是用来划分每一层的,各层由一个以上的部件组成,各层的中心不等于帘线的中心;

2224  SF1时,可省掉格式中的SF,则得到简写的命名。如1×5×025可简写成5×025

2225  如果两层以上的直径相同,只要在最后一层注上直径,其余层的直径可以省略不写。在螺旋外缠层之前最后一部分的单丝直径必须标出,螺旋外缠层的单丝直径必须标明。

    如:(1×3)×015+9×015+(9×3)×015+1×015

    可简写成3+9+9×3×015+015

2226  捻距和捻向可随同帘线结构一起标明,也是由里层逐层往外数。

    如:(1×3)+(6×4)×020+1×015

    10101435mm

    SSZS

 

3  产品分类

31  轮胎用普通结构钢丝帘线

    轮胎用普通结构钢丝帘线的品种、性能见表1规定。

 

1

 

32  轮胎用高伸长结构钢丝帘线

    轮胎用高伸长结构钢丝帘线的品种、性能见表2规定。

 

2

    注:HE是高伸长帘线(high elongation)的缩写。

 

33  每一线轴上钢丝帘线缠绕长度分差

    每一线轴上钢丝帘线缠绕长度分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。

 

3

 

34  产品标记

    产品以集装箱包装为单位,集装箱外面的标记应为:

    产品名称——镀黄铜钢丝帘线。

    技术特性——帘线结构表示式:

    镀层类型:普通镀层或薄镀层或低铜镀层,

    线轴类型:BS40BS60

    毛重:×××kg

    净重:×××kg

    标准号——GB—××××—××。

 

4  技术条件

41  材料

    钢丝帘线应采用优质碳素钢盘条制造;钢号由帘线生产厂确定。其中硫、磷含量各不大于003%。

42  外观

    钢丝帘线的钢丝外表面应镀有色泽均匀的黄铜镀层,且无伤痕、油污、锈斑和其他杂质。

    允许对钢丝帘线整绳焊接,但焊点处的破断力应不小于帘线原破断力的40%,且焊点处的直径应不大于帘线原直径的120%。每一线轴上钢丝帘线(BS40BS60线轴言)的焊点数不能超过三个。

    注:对帘线接头有其他要求,应在合同中注明。

43  黄铜镀层

    钢丝经最后一道韧化处理后,电镀黄铜,镀上的黄铜层应色泽均匀。镀层性能见表4

 

4

    注:用户要求的镀层类型,应在合同中注明。

 

44  残余应力

441  平直度

    6m长钢丝帘线置于距离为75mm的两根平行线的平面上,钢丝帘线应不与任一平行线相碰。

442  残余扭转

    从线轴上拉出6m长钢丝帘线置于平面上,放松并让其自由回转。普通结构的钢丝帘线为±03转;高伸长帘线为±05[回转方向与帘线的捻向相同用(+)表示,与帘线的捻向相反则用()表示]

443  散头

    钢丝帘线经垂直截断后,松散长度应小于一倍捻距。

 

5  检验规则

51  钢丝帘线应由制造厂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。

52  黄铜镀层、残余应力、捻距、捻向、帘线直径、线密度、破断力、破断伸长率(高伸长帘线必测),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本标准第34章的规定。

53  黄铜镀层、残余应力、捻距、捻向、帘线直径、线密度、破断力等检验方法见附录C

54  取样方法:

541  按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产品取样。

542  用户对产品进行取样复验,复验结果如有一个试样一个项目不合格时,则应重新取试样的两倍试料,对该不合格项目重新测试。若重新取的两个试料均测试合格,则可认为该批产品为合格,若其中一个试料测试仍不合格,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。但允许帘线生产厂逐盘检验,重新组批交货。

543  生产厂出厂的产品应附有质量保证书(不少于两份)、信息反馈单。质量保证书的内容应包括:制造厂、合同编号、生产日期(年、月、日)、帘线结构表示式。

 

6  包装、标志、质量保证期、运输

61  包装

    钢丝帘线应均匀、平整地缠绕在线轴上(线轴的规格由供需双方商定),外包防潮纸和塑料薄膜,放在有塑料袋的包装箱内。塑料袋内放防潮剂(防潮剂不能直接与钢丝帘线接触),并将塑料袋封口。包装箱应有良好的防渗、防水性能。

    注:用户对包装有特殊要求时,应在合同中注明。

62  标志

    在每个线轴上应标明生产日期(年、月、日)、钢丝帘线结构表示式、捻向、长度、净重和工号。在包装箱上应标明制造厂、生产日期(年、月、日)、钢丝帘线结构表示式、长度、净重和毛重,并有明显的防潮、防撞击标志。

63  质量保证期

    从出厂日算起,在没有打开包装箱的情况下,钢丝帘线的质量保证期为半年。

 

 

    A

缠绕钢丝帘线用线轴

(补充件)

 

    缠绕钢丝帘线用线轴示意图见图A1

 

A1

 

    缠绕钢丝帘线用线轴尺寸规定见表A1

 

A1            mm

 

 

    B

     

(补充件)

 

B1  取样的包装箱数:

B11  交货的包装箱不多于五个时,所有的包装箱都要取样。

B12  交货的包装箱为六个或六个以上,任选五个包装箱取样。

 

B2  每个包装箱中取样的线轴数及每个线轴上取样的数目见表B1规定。

 

B1

 

    如果用户取样的目的是为了测定残余应力,则取样包装箱的数目按下列规定:

    交货的包装箱不多于十个时,所有的包装箱都要取样。交货的包装箱多于十个时,任选十个包装箱取样。每个包装箱中取样的线轴数及每个线轴上取样的数目见表B1规定。

    注:包装箱系指运输用集装箱,一般内装4050个线轴。

 

 

    C

     

(补充件)

 

C1  残余扭转和平直度的测定

    一般利用同一样品作残余扭转和平直度的测定。线轴置于悬挂装置上,并能水平拉出钢丝帘线。

C11.残余扭转的测定

    首先从线轴上拉出3m长帘线,紧握住以避免旋转,剪下并弃之,然后从线轴上的帘线末端大约20mm处弯成一个直角,紧捏住此弯头以避免在拉出6m长的样品时帘线旋转。然后将帘线的自由端放开,在没有张力、摩擦力的情况下允许它旋转。

    帘线末端的旋转数要数到12转。旋转的方向与帘线的捻向相同用(+)表示,若与帘线的捻向相反则用()表示。

C12  平直度的测定

    在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,将6m长的钢丝帘线(不从线轴上剪断)放在几乎距两条平行线等距离处,帘线不与任一条线相碰,便认为是平直的。帘线的自由端在500mm之内,如果过线的话可以忽略。

 

C2  散头的测定

    使用一付合适的剪切器,目的是给出一个成直角的切割。直接从线轴上取样品,紧握住靠近切割区的帘线。剪断帘线(不得短于100mm)之后,观察丝头的扩展,并测定散头长度,精确到1mm

 

C3  捻距和捻向的测定

C31  捻向的测定

    对外缠丝、股线和帘线的捻向均采用直观观察。记录下“S”捻或“Z”捻。

C32  捻距的测定

C321  帘线和股的捻距测定

    用捻度试验机测定帘线和股的捻距,固定其活动夹持器,而另一夹持器用销子固定在500mm处,夹紧试样的一端,手持另一端头,放开固定夹持器用的销子,给试样稍加拉力,则能使试样保持伸直状态,一般不要超过20N(如有外缠丝则应首先除去)。将帘线或股线置于另一夹持器中,拧紧此夹持器,调整捻度机的计数器至零,开始解捻直到所有的钢丝或股全部解开为止,记下计数器上指示的转数,用式(C1)计算帘线或股的捻距:

捻距=(mm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C1)

    (精确到小数二位)

C322  外缠丝的捻距测定

    取带有外缠丝的帘线的平直部分,紧贴在乎整的表面上,在帘线的上面放一张白纸,用铅笔摩擦纸和帘线约10cm长,防止铅笔和纸的移动。测量在纸上留下的十个捻的距离(A),外缠丝的捻距按式(C2)计算:

外缠丝的捻距=(mm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C2)

    (精确到小数二位)

 

C4  线密度的测定

    用千分之一称量天平称重,精确到001g。直接从线轴上拉出足够长度的帘线,在10N张力下截取长度为1 000±1mm试样。对该段试样进行称量,即为帘线的线密度,用gm表示。

 

C5  帘线直径的测定

    使用带有微调的精密千分尺,以使测量精度达到001mm。千分尺的测量头应是平整、相互平行的,测量面的直径应大于帘线一个捻距。

    被测试样必须平直,不允许解捻,所取试样不能短于250mm

    在沿帘线轴向相隔大约100mm的三个地方测定帘线的直径。计算其算术平均值。

 

C6  破断力和破断伸长的测定

    所使用的拉力机应是具有恒定拉伸速率的试验机,并附有电子测力装置和可以给出应力—应变曲线的自动记录器。用于夹试样的夹持器不应使帘线在此处发生滑动。因此,气动夹持器在检测钢丝帘线中被认为是切实可行的。把试样夹在夹持器的平面夹之间,然后围绕着夹持器弯曲成一弧形(见图C1)。在AA′点之间从夹持口到夹持口沾着帘线测量它的初始长度。

 

C1

 

    将被测试样的一端紧紧地卡在上夹持器中,试样经受的预加张力为10N,标距长度1000mm。将另一端紧紧地夹在下夹持器中。启动拉力机,拉力机拉伸速度为100mm/min。下夹持器向下移动,直到试样断裂为止。

    当一个试样在夹持器内断裂或断裂部位距夹点不足5mm时,此结果无效,应另补充试样重新进行测试。

    若是有外缠丝的话,应在它与夹持器相接触的那一段试样上除去该外缠丝。

 

C7  每千克钢丝黄铜镀层的重量和镀层成分的测定

    测定黄铜镀层的重量和成分的方法很多,有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。本标准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。

    借助于氨加过氧化氢溶液将黄铜镀层自帘线上剥离下来,而铁不受影响,将溶液煮沸除去过氧化氢之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铜和锌。

C71  原子分光光度计应满足下列要求:

    仪表可提供1%的精度;

    选用的波长:铜32475nm、锌21386nm

    使用的气体混合物、空气或乙炔。

C72  试剂

    氨水:1体积c(NH3)13moll氨水与2体积蒸馏水混合;

    过氧化氢;30%;

    盐酸;c(HCl)12molL

    标准铜溶液:1 mgmL,把500mg电解铜溶解在10mL c(HNO3)7molL硝酸中,用蒸馏水稀释,煮沸以除去一氧化二氮气体,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,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;

    标准锌溶液:1mgmL,取500mg锌粒(含量为9998%或更高)溶解在10mL c(HCl)6molL盐酸中。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,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为止。

    标准溶液应储存在聚乙烯瓶中,可以保存几个月。

C73  测定步骤

    试样的准备:取2g左右试样,切成3cm长,然后解捻。把小段钢丝放在容量为150mL的烧杯中,用汽油清洗除去表面油污,在105℃烘箱中干燥10min,再放在干燥器中冷却。

    测试溶液的制备:准确称取1 g左右的试样(精确到01mg)(P),放在150mL烧杯中,加入15mL氨水。然后逐滴加入30%的过氧化氢,分四次加,每次025mL。把溶液定量地转移到第二个150mL烧杯中。煮沸该溶液直到变混浊为止,冷却到室温,加入1 mL盐酸进行酸化,然后把溶液定量地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,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,摇匀。用移液管吸取5mL上述溶液放到100m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,摇匀。空白试剂的制备同样按照上述方法进行,但不加试样,这样制备的溶液只能使用一天。

    标准溶液的制备:取10mL铜的标准溶液,5mL锌的标准溶液转移到150mL的烧杯中,加入15mL氨水,然后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,分四次加,每次05mL,把该溶液煮沸直至混浊为止,冷却至室温。将上述溶液及1mL盐酸放入100mL的容量瓶中,加蒸馏水稀释到刻度,摇匀。

    取六个100mL的容量瓶,在每个瓶中分别移入123456mL上述溶液,加蒸馏水稀释到刻度。这样制备的溶液只能使用一天。

    铜和锌的测定;按照浓度渐增的顺序将标准铜溶液和空白试剂放入仪器中,记录吸收率读数。将上述测定重复一次,然后计算出每个值的平均值。

    所有平均吸收值先经空白平均吸收值校正,然后绘制出乎均吸收值与铜浓度(mgmL)的关系曲线。

    按照与铜的标准溶液同样的条件,测定待测试样和空白试剂的吸收值。再重复测定一次,算出平均值,再经空白校正,从关系曲线即可求出待测溶液中铜的浓度(X)。用同样的方法求出溶液中锌的浓度(Y)

    根据下式求出黄铜镀层的重量及黄铜镀层的组分。

黄铜镀层的重量= [g(黄铜)kg(钢丝帘线)]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C3)

    黄铜组分:

铜含量()= ×100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C4)

锌含量()= ×100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C5)

式中:X——每毫升待测溶液中所含铜,mg

      Y——每毫升待测溶液中所含锌,mg

      P——所取被测试样,80

    黄铜镀层的重量计算应精确到01 gkg;黄铜组分计算应精确到01%。

 

 

    D

镀层重量、镀层厚度与单丝直径间的关系

(参考件)

 

    黄铜镀层的重量通常用每公斤钢丝帘线所镀黄铜层的重量表示(gkg)或用厚度(μm)表示。可按公式(D1)进行换算。

TW·d×0235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D1)

式中;T——黄铜镀层厚度,μm

      W——每千克钢丝黄铜镀层重量;

      d——单丝直径,mm

    镀层重量、镀层厚度与单丝直径间的关系遵循图D1的规律。

 

D1

 

 

    附加说明:

   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、冶金工业部提出。

    本标准由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、上海钢丝厂、江阴钢绳厂负责起草。

  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金华、刘德庆、张琴娣、袁世珍。